您的位置:首页>栏目首页 > 数据 >

中听 | 洛阳还是长安?关乎我们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

2023-08-19 04:40:21    来源:大象新闻


(资料图片)

伴随着洛阳市隋唐史学会委托律师事务所,向电影《长安三万里》的制片方正式发函,要求制片方"发表纠错、致歉声明"。影片中关于李白与杜甫初次见面的争议,在网络上再次成为焦点。前期洛阳与西安网友之间的骂战还未消歇,这律师函俨然更要把一个文化事件上升为一件潜在的法律诉讼。

电影是一门艺术,是宣传教育工作载体,是社会精神文化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。精神文化消费品不是教科书,不是学术研究成果,不承担"传递历史真相"的责任,按创作规律讲,为了达到良好的艺术表现效果,电影作品容易出现一些不符合史实的地方。电影《长安三万里》把李杜初见的地点设在"长安",并虚构了杜甫早年就生活在"长安",这样设计故事情节,可能是为了电影叙事的时候能够尽量统一化和便利化,是服务于文艺创作而不是服务于陕西省西安市。

(图片来源电影长安三万里官方微博)

众所周知,我国唐代绝大多数时间定都于长安,长期以来长安也确实是唐之最重要"名片"。从这个意义来说,有些洛阳网友的激烈言辞和洛阳市隋唐史学会的律师函,乍一看貌似"小题大做"了。

不过从网络对于洛阳乃至河南网友的反批评看,各方争来争去,由于掺杂各种地域偏见,很可能会陷入无意义的口水战和意气之争。钱穆先生在其名著《国史大纲》的序言中说:"任何一国之国民,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...... 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。"笔者认为,李杜初见是在洛阳,还是在长安?电影创作能不能把它虚设在长安?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,关注这样的问题,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我们对自己国家的历史存有"温情与敬意",而不是因为身处某一省某一市才刻意争夺什么东西。持不同意见的网友,不妨先行考量一下各自对于本国历史的了解究竟有多少,是否心存温情与敬意。

(图片来源电影长安三万里官方微博)

要尊重历史事实,尊重电影文艺工作者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做出的努力,尊重电影受众的不同感受和不同观点,这是"君子和而不同"的真谛所在。据说,该片导演谢君伟曾坦承,"李杜相会在历史记载中发生在洛阳"。李杜两人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璀璨明星,人们纪念他们、喜爱他们,历代读者学者都关注和研究"李杜"的诗文作品及生平行状,那么对于已有公论的重要历史事实,如两人初次相会的地点在哪里,电影制片方不应只顾创作的便利,却疏于为史实正名。事实上,在正片播放完后,用字幕等形式对剧情加以补充解释,本来就是一种常见的措施。

常言道,"书到用时方恨少,事非经过不知难。"平心而论,处于后疫情阶段,在国人观影习惯亟待重新培育、外国影片分流观众的当下,要做出一款既叫好又卖座的国产电影特别是历史文化类电影,谈何容易?电影《长安三万里》做出了积极探索,取得了市场营销的成功,也吸引了许多青少年走入影院感受中国文化,这无疑是值得称赞的,舆论不必苛责电影制片方的若干不足之处。而且,洛阳作为"满大街都在穿汉服"的城市,其独特的文化旅游氛围早已破圈成势,在全国数一数二,又何须斤斤计较于一部电影对于洛阳的"忽视"?

北宋以后所谓"衣冠南渡",实际是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,逐渐从北方转移到了南方,然而今时不同往日,随着改革开放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深入人心,北方也好,南方也好,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是一致的。笔者希望,洛阳有关方面与《长安三万里》制片方的和解乃至合作,就在不远的将来。(小宇)

关键词:

相关阅读